2025年5月

在股市里不停的寻找更好的标的,不停的轮换,我把这个比喻为浮在水面冲浪。

寻找一个可长期投资的股票,利用市场对它有误解的时候,重仓买入并长期持有,几年后买入成本沉没,每年分红回报越来越高,不到公司基本面发生本质变化或者特别高估一直持有。我把这比喻为在深海中潜水。

2008年我侥幸逃顶,当时自己沾沾自喜到处炫耀。为了保住自己的胜利成果,我把资金都买了信托理财。

上一贴我提到:我曾经和但斌一样......。有人说我是在踩但斌。

呵呵,我当年是许小年的粉丝,他的文章我一定仔细拜读并深刻领会的。我逃顶后,就耐心的等待四万亿暴雷。我坚信许小年预测2008年的四万亿救市一定会在未来的几年中暴雷,巨大的窟窿会让经济一地鸡毛,股市也会出现大幅的下跌,届时我就可以进场抄底了。

我当时的如意算盘里缺了一个重要的主角:具体的股票。我只是空洞的认为:当股市大跌时我就进场抄底。抄什么?完全没概念,到时再说。

这种假大空的思维就是:投资还没入门。

在等待抄底的五年里,我又仔细的思考,究竟什么样的企业值得长期投资?为什么有的股票长期“高估”?为什么有的企业长期“低估”?为什么有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什么有的企业昙花一现?等等。

当我把注意力集中到企业的本质以后,我的关注点就会由以往的假大空转到具体的企业。

2013年我从新入市后,我就在想:十年后我就60岁了,我如果始终浮在水面冲浪,我的晚年生活就不得安宁,我的生活也会随股市的波动而波动,如果我的生活状态是这样,那我赚了钱也是失败。我这次的投资必须沉入海底潜水,海面的惊涛骇浪对我的生活不会有任何影响,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平静无精神压力。这也就成了我2013年后选股的主要因素。

如今,我每年的股票分红是2013年时投资总额的1.5倍,而且看架势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一、体系基础:roe、PB、分红率。
“你在净资产附近买入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就会接近这个公司的长期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如果一个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可以持续很高,即使你以高出净资产很多的价格买入,也会很快享受到净资产收益率。”
二、选股条件
1、定性:关注业绩长期的稳定性。也是保证净资产收益率能长期稳定。
(1)他的资产不是随着时间折旧,而是随着时间增值,越久越值钱。
(2)它的产品无论朝代如何更替还是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是被需要的。
(3)他可以依靠内生性增长,不需要再投入就可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4)经营历史太短的,没有历史参照的,就不要了,如果数据不错的,可以列入观察长期跟踪。
(5)我倾向于生意模式比较简单可以大概长期预期的公司,我一般不太分行业。但民营企业我一般又会特别慎重一点,最后真要下重手,心里总是有点忐忑。比如分众和嘉化这种还不错的公司。
(6)符合以上四条的,我大致可以定量了,列入长期观察,等待回报率合适的机会。有些公司我会时不时的念叨念叨。
(7)我目前不太奢望找一个当下很小不起眼,未来能发展壮大的优秀公司。我没那个慧眼,也不是业内人士。我最后的选择应该是各方面都比较稳妥,但长期收益率尚可的公司。而各方面都优秀的好公司,就只能心理阴暗地等它出现黑天鹅
如果业绩波动大,就要看下历史最低会到多少。有了最坏打算垫底,其他就不在话下。
2、定量:
(1)净资产收益率。因为这是决定我长期投资回报的重要参数。净资产收益率比较高的一般能达到15%以上的要重点关注,收益略低但股价接近净资产且分红较高的也可关注。
(2)总资产收益率。两者越接近越好。这不单是检验净资产收益率成色,也决定了该股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适用作投资长期回报率的参数。
(3)他的分红率要高。很多人担心小股东没决策权,赚了钱你又没分配权,把自己当股东不现实。所以我很看重分红率。
(4)负债率超过50%是个警戒线要仔细看下是咋回事,如果是靠长期高负债经营的一般就不要了
(5)现金流不错。
PS:定量的标准:roe>15%;资产负债率<50%;分红率>30%;上市时间>5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净利润
最后,符合我的条件了,就要看下股价比净资产高出了多少。这决定了我拿到的股息率,以及,我多久可以真正开始以净资产收益率来得到投资回报。
三、最终选择
上述这些都看懂了后,得出的回报率比你目前目所能及的其他投资回报率高,就买入。看不懂的,也就有了:不懂不做。这一重要原则。